隨著無人機(Drone)技術在國防、影像攝錄、農業巡檢、物流配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,對機身結構材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。無論是追求高機動性能的穿越機(FPV Racing Drone),還是強調穩定飛行與載重能力的空拍機,輕量化與高強度的結構設計已成為必備條件。
碳纖維,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理想材料。它不僅擁有驚人的抗拉強度與剛性,同時重量極輕,能有效延長飛行時間並提升飛行穩定性。透過高精度 CNC 切割技術,碳纖維可加工成複雜的機架底板,並整合散熱開槽、安裝孔位等多項設計需求。
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碳纖維機架在無人機產業中的應用價值,並說明為何ZUND加工能力是實現設計理念與可靠性能的關鍵。
無人機底板的設計邏輯
在無人機結構中,底板(Frame Plate) 是整體穩定性與功能整合的核心。它不只是支撐零件的基礎,更是決定機體剛性、重量分佈與抗震表現的關鍵。設計一片高效能的底板,需要在結構、散熱、重量與模組配置之間取得完美平衡。
結構底板的角色:支撐核心模組的穩定平台
底板通常承載整台無人機的主要組件,包括馬達、螺旋槳臂、電池艙、控制器與感測器。
為確保飛行過程的穩定性,底板必須具備:
- 高抗扭剛性:避免在高速旋轉或急轉彎時產生形變。
 - 均勻受力結構:支撐四個或六個螺旋槳臂的重量與震動。
 - 模組化布局:便於安裝與更換電子零件,提升維修效率。
 
對稱外型與安裝孔位設計的必要性
無人機講求飛行平衡與操控精度,因此底板外型通常採用對稱設計,確保質量分佈均勻。
安裝孔位的分布則須與馬達、電池與控制板對齊,以維持重心穩定。
若孔位設計不精確,可能造成:
- 
- 機身偏重或震動過大
 - 馬達推力不均導致飛行不穩
 - 控制板受到干擾影響感測精度
 
 
在加工階段,ZUND 平面切割機能以高精度刀頭控制孔距誤差在 ±0.1mm 內,確保每個孔位的對稱與精度。
散熱溝槽與減重孔的雙重功能
現代無人機內含大量電子元件,電池、馬達、驅動板皆會產生熱量。
設計者通常會在底板上加入散熱溝槽或鏤空開孔,藉由氣流流通達到降溫效果。
這些開孔亦能有效降低整體重量,讓飛行續航更長。
減重開孔需兼顧結構強度,不能犧牲抗扭性能,這正是碳纖維在設計上能大展身手的原因。
客製化的重要性:依機型與用途調整
不同應用的無人機,其底板設計差異極大:
- 穿越機(FPV Racing Drone):注重速度與靈活度,追求極致輕量化。
 - 空拍機(Aerial Drone):強調穩定與抗震,需留有防震墊與電池槽。
 - 工業偵測型無人機:載重高、結構複雜,強調耐用與抗扭力。
 
朝安科技透過 ZUND 高精度切割平台,可快速因應不同圖面需求,無需開模即可進行客製化打樣與小量生產,大幅縮短研發週期並降低成本。
真實案例分享:

朝安科技協助無人機品牌開發碳纖維底板
與某無人機品牌合作的專案中,朝安科技承接了碳纖維機架底板的加工任務,針對該公司新一代穿越型(FPV)無人機,進行從打樣到批量生產的完整流程。
客製化設計與精密加工
客戶提供初版設計圖後,朝安科技針對底板的對稱結構、功能性孔位與散熱溝槽進行了優化建議,並透過 ZUND 切割設備完成數款打樣版本:
- 高速刀具進行無粉塵切割,確保孔位精度與邊緣整齊
 - 精準開槽設計兼具散熱與輕量化需求
 - 根據馬達臂、電池艙配置調整安裝孔距,保證重心平衡
 
無需開模即可進行數批次快速試作,大幅縮短了開發週期,從圖稿確認到樣品完成僅花費 5 個工作天。
成功量產與客戶回饋
最終定稿後,朝安科技展開小量批次製程,支援客戶進行新機型的市場測試與展示。經過一段時間的飛行測試後,客戶回饋如下:
- ✅ 耐用性顯著提升:碳纖維結構耐震、耐撞、耐疲勞強度優異
 - ✅ 重量有效降低:整體機身減重約 12%,續航表現提升
 - ✅ 飛行穩定度更佳:機身不易變形,操控反應靈敏
 
目前該品牌已將該底板設計正式導入量產機型,並預計擴展至其他尺寸規格。
當你需要客製化切割碳纖維底板,不論是無人機原型打樣還是量產結構零件,朝安科技都能提供穩定、高效的加工支援。







